大连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警报这33个城市的房子,千万不要买
TUhjnbcbe - 2021/9/11 20:01:00

来源|楼市*大大

作者|江文华

过去10年,中国城市的人口流失,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演变。近十年,全国多个地级行*区,足足有个城市人口在流失,占了近一半。

它们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只有浙江、贵州和西藏是例外:

点击查看大图

10个以上城市人口流失的省份7个:黑龙江、辽宁、安徽、湖北、甘肃、四川、云南;

5-9个城市人口流失的省份8个:内蒙古、吉林、陕西、山西、河南、江西、湖南、广东;

1-4个城市人口流失的省份9个:新疆、青海、宁夏、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西、海南

(京津沪渝港澳台没有列入统计)

就连发达省份广东,也有6个城市人口减少,江苏有3个,山东有1个。

身处江浙沪皖包邮区的安徽,似乎还没享受到长三角一体化的红利,10个城市人口在流失。

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地方,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以及部分中部省份。

东北最过分,黑龙江13个地区全*覆没,二线省会城市哈尔滨也无法幸免;

吉林只有省会长春人口增长,其他城市一片倒;

辽宁,只有两个大城市沈阳和大连,人口正增长。

中部的湖北、安徽、河南等地,人口都涌向了省会城市。

近十年来,安徽流动人口近万,省外流入万,省内流动就有多万。结果,合肥常住人口增量跟其他城市不在一个量级,10年常住人口增加万,第二的亳州60万,第三的蚌埠就到骤降到15万。

湖北,流动人口为万人。流动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万人。10年人口增量,武汉比合肥更凶猛,达到万人,在省内排第一。第二的咸宁就骤减到20万人。

河南,流动人口为.2万人,省内流动人口就达到万人。郑州常住人口增量万,一骑绝尘,不仅超越南阳,成为河南人口第一大市,也凭此超越武汉,成为中部人口第一大市,是改革开放至今,几十年未有的局面。

对比本世纪头十年,中国的人口流失的城市数量,正在疯狂地增加。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城市规划院、首经贸的3位学者,曾经统计出-年,全国一共有41个地级市人口减少。

仅仅又过了一个10年,人口流失城市已经增长了近3倍,达到个,实在令人惊讶。

本世纪头十年人口减少的城市省份分布,点击查看大图

对比两个十年的数据会发现,人口减少的省份还是那几个,没有增加多少,但城市的名单却在不断增加。这表明,近十年,人口流失的范围在迅速蔓延。

近十年没有人口减少的省级行*区是西藏、贵州和浙江。

西藏人口基数太小,不用解释。

贵州在本世纪头十年,只有安顺一地人口负增长。到了近十年,贵州所有地级市人口都实现了正增长。

不过,这多少归功于自然增长率。近十年,贵州常住人口增量万人左右,增速11%。下面的地级市,也就只有贵阳常住人口增量万,占了全省近一半,增速近40%。其他地区增速都在10%以内。

近十年贵州各地区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速情况

浙江,则是全国贫富差距最小的省份。即使是深处山区的西南部城市丽水、衢州,也鲜有人外出打工。省内的产业转移,本世纪初就有,当地人可以实现家门口打工。

要是头脑精明,还可以搞一搞农家乐,从上海杭州人那里赚钞票。

那么,流失的人口都去了哪里?

答案是北上广深苏杭成渝等热点一二线城市。并且,城市间的马太效应,正在急剧扩大。

深圳10年常住人口增量万人,比贵州一个省的增量还要多一倍。

广州和成都,增量也都在万人左右,仅次于深圳。

郑州、西安,增量在万人、万人;杭州、重庆和长沙,在万人量级。

人跟着产业走。

头十年,到东南沿海去,成了全国人民致富的号角。一节节绿皮车,拉着疲惫的人们来到从不下雪的广州、东莞、佛山和深圳。一辆辆日夜穿行的大巴车,如同莽莽大地上的毛细血管,在北方小村村口拉上打工人,奔赴万千个工厂。

因此,那段时间,空心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成了两会、央视热议的话题。

近十年,东南沿海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也顺便带回了本在东南沿海打工的中西部人。

加上成都、合肥、长沙等中西部城市开始不依赖于沿海,尝试产业弯道超车,人口纷纷向省会城市转移。

这种趋势还会持续。起码未来十年,人口会继续向有先进产业布局、能级高的城市转移。其他城市,人口流失会加剧。

有人做过统计,下一轮技术红利,如人工智能、特高压、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城际轨道等,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武汉、合肥、苏州、宁波和无锡这12个城市爆发。

城市能级,可以参照这张图。包含的圆圈越多,城市能级越高,虹吸的资源也越多。

图中包括4座直辖市、4座一线城市、9座国家中心城市、15座副省级市、18座人口千万级城市、23座GDP万亿城市。图源:吴晓波频道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那些人口流失的城市,拉长时间看,楼市肯定是平淡甚至下跌的。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明了看看这个城市的房价同比增速,我从中国房价行情网扒来了今年5月房价同比增幅数据,一一对应,得出了结论如下:

只有12个城市同比涨幅在15%以上的,仅占总数7.7%。

91个城市都在0-15%,也就等于没怎么涨。这些城市占了最大部分,达58.3%。

负增长的城市43个,占了27.6%。

(另有10个城市缺少数据)

也就是说,房价没起色的城市占了近9成。

个城市里,房价同比涨幅超过15%的12个城市(纠正:商洛为陕西省下辖市)

而近十年人口增量最大的20个城市,以深圳、东莞、杭州等地为代表,房价暴涨。

不过,只有9个城市增幅在15%以上。主要原因是,房价上涨不明显的城市,如北京、长沙,是楼市调控优等生,房价被压得喘不上气。

郑州、武汉等城市,则相当实诚。此前提倡提高土地供应水平,这两个城市认真执行,没有捂地,大量放出,导致新房堆积,库存一时难以消化。

如果没有宏观调控,放任这些城市涨,那所有地方的房价都将深圳化。

总之,人口和房价的关系,非常密切。产业兴旺,能够吸引人来工作的城市,创造出更多财富,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形成正向循环。人多了房子就变得紧俏,房价难免上涨,极端例子是深圳。底层逻辑,还是供求关系。

大家发现没有,人口流失的城市,一般都是三四五线城市,也就只有哈尔滨这样的二线省会城市是唯一的例外。

像浙江这样的发达省份,下辖县市才能逆势成长,从沪杭等地抢人口,房价也才有强大的支撑。

我在文章《打破“三四线魔咒”!这些房价破3万的县城,凭什么成为人口黑洞?》提到,县城房价前20名里,有13个在浙江。除了衢州江山、丽水缙云和温州永嘉是因为山地多可开发面积小以外,其他10个县城都是百强县,且全是前五十强。

十个县城分布情况

这10个县城,要么身处环沪,要么位于产业强市,双重影响,造就产业和人口腾飞。

因此,上文提到的热点一二线城市,房价都有非常强大的支撑,几乎全部的三四线城市就不一定了。

最后,给大家送上持续20年人口流失的33个城市名单:

巴彦淖尔、巴中、定西、抚顺、固原、广元、鹤壁、鹤岗、呼伦贝尔、淮安、*冈、鸡西、荆门、荆州、临沧、吕梁、内江、普洱、庆阳、商洛、随州、遂宁、铁岭、乌兰察布、武威、宣城、盐城、伊春、张掖、昭通、资阳、自贡

这33个城市,连续两次登上六普、七普人口流失城市名单。当地的房子,自住可以,投资可千万要绕道避开!

参考资料:

龙瀛、吴康、王江浩: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框架

大碗楼市:万字长文(下):风向变了!楼市新秩序建立,请提前布局!

◎本文作者

江文华

—END—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任泽平最新解读:有关三孩、高房价等……“我这里也呼吁,把学前教育和0-3岁的托育服务纳入义务教育。”“我这里也呼吁,把学前教育和0-3岁的托育服务纳入义务教育。”因为我们生了这个孩子,他不仅是每个家庭的,他长大了以后是国家的工程师,是国家的科学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所以0-3岁托育,还有学前教育,就是3-6岁的幼儿园,应该纳入义务教育。包括加强税收等支持*策,什么叫税收?就是生孩子给减税,因为生孩子是有成本的。还有住房*策,什么概念?要大力发展租赁房*策。”“现在大家流行的什么躺平,内卷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房价。我们现在的住房制度改革还没有破题,我们现在的五线,六线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要推动人地挂钩,供求平衡,真正实现房地产平稳健康的发展。”“这次放开三胎,按照人口的规律,其实只会改变斜率,不会改变趋势,不会出现人口的爆发式增长。我们当时放开二胎,后来生育不及预期,当年是万,保守派预测是0万,结果只生了一半。后来到了年降到了万,比上年下降了18%,减少了万……当然,这里还取决于支持*策的落地情况怎么样。”“再过几年,有可能会全面放开(生育*策),有可能在再过几年,就会转向鼓励生育的*策。有的朋友会问,放开生育有没有可能改变老龄化、少子化?改变不了,它改变不了大的趋势,但有可能会改变斜率。但如果说有些生育的支持*策做的比较好,真正让老百姓生得起,养得起,还有一定的效果。所以降房价才是根本,住房制度是根。”“高房价是抑制生育很重要的原因,高房价也是导致年轻人躺平的原因,他为什么躺平?因为奋斗一生还买不了套房子,为什么不躺平呢?”“我们现在放开三孩的*策不简单是放开的问题,后面有一系列的支持体系,从税收,住房制度等等给一定的支撑,让更多人生的得起。所以这个*策里面讲的促进生育*策与相关经济社会*策的配套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它降低我们的生育成本。后面大家应该会看到一些*策的落地,我估计快了。”“现在央行传递的信号就是不希望看到我们的汇率升的过快,升的过急。所以我估计这些*策出来以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暂告一段落,后面就是以稳为主。”“无论上海也好,杭州也好,深圳也好,未来推房产税,短期有效果,长期还是取决于住房制度的改革。这里也包括大家买房的问题,短期你可以作为考量,长期不用过度考量房产税的情况。”“关键是看人口的流入和流出。人往哪里流动?人往都市圈和城市群流入,大家买房,从保值增值的角度,一定是买人口流入的都市圈和城市群。”“未来我们的城市规划、国土规划,要尊重人口流动的规律,不能车多了限号,人多了往外撵人,这是错的。因为现在国家讲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大家来了都是深圳人,来了都是北京人,没有低端和高端之分。我们*策需要做的,不是说把所谓的低端人群往外撵,而是让所有的年轻人,无论他是高端还是低端,来了之后安居乐业,这才是我们公共*策应该做的。”“5线、6线、7线、8线都上(限购)了,该涨的地方一样涨,为什么?核心原因就是没有看清中国住房制度的深层次原因。我现在再次呼吁,中国需要启动新一轮房改,这个新房改就是人地挂钩、供求平衡,控制房价,当然推房产税也是对的。”以上,是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5月31日在线上交流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观点。对于刚刚宣布的放开三胎*策,任泽平重点分享了对于放开三胎生育的看法,以及对后续可能出台*策的判断,同时,详细分析了要如何破解当下当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本文整理了任泽平主讲和问答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把学前教育和0-3岁的托育服务纳入义务教育

要大力发展租赁房*策

大家晚上好,我先给大家介绍两方面内容:一个是今天刚刚公布的放开三孩的*策。我们这些年一直呼吁放开生育。去年我们一篇文章就是关于放开三孩,这是在国内最早、最旗帜鲜明的提出放开三孩*策;后来这篇文章全网是5.6亿的阅读,引爆了大家对老龄化、少子化的
  


  

买房不是碰运气,买房是个技术活,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关于买房时机、关于买房机遇、关于楼盘性价比,如果有问题可以加下面楼姐
  

楼姐的
  


  

部分内容(包括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长沙楼市八点半,实战型购房指导类专业自媒体,为购房者看房、买房、投资置业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报这33个城市的房子,千万不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