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连市委宣传部、环保局及各大新闻媒体联合评选的“年度大连市十大环保新闻”揭晓。其中,“出台《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让天更蓝”居十大新闻之首。
1.出台《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12月8日,大连市*府印发《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这是大连市继“蓝天工程”后,治理大气污染的又一重大举措。《方案》指出,大连将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主城区全面限行*标车12月15日,大连市对主城区即东方路以南、西南路(金三角环岛至五一路)以东、五一路(西南路至数码广场)以南、数码路(数码广场至学苑广场)以东的围合区域内所有道路(不含上述道路或路段)全面限行*标车,这是继创建人民路、中山路、迎宾路三条环保绿标路,体育中心区域(南关岭)、星海湾和傅家庄区域两个环保绿标区。3.细化扬尘污染防治8月7日,大连市印发《大连市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解决了扬尘监管各部门职责不清和职责交叉以及执法偏弱的问题,对全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8月22日,大连市*府印发《关于加强城区房屋拆除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规范了拆迁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为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奠定基础。4.水源地核心区域围网封闭为保障“水碗”安全,大连市对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北大河水库、洼子店水库一级保护区实施围网封闭;组织对全市23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为乡镇*府所在地供水的水源开展专项检查,保证市民喝上干净、放心的水。5.绿山湖水体改造完成9月,大连市环保中山分局对容积约4.2万立方米的绿山湖实施了水体生态治理工程,绿山湖水质达到了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6.划定两条红线12月20日,大连市环保局因率先编制完成《大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获得环境保护“绿坐标”评选年度制度创新奖。在对环境总体规划的修编中,大连市不仅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还划定了环境风险区域红线,为城市生态环境安全上了“双保险”。7.启动网格化环境监管为进一步整合环境执法力量,大连市环保局建立的“定区域、定人员、定目标、定任务”和“全方位、全过程、全事项、全环节”网格化监管模式试运行,比国务院相关要求提前一年,努力将环境纠纷和矛盾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8.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推进大连市全面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涉及9个区市县(先导区)、74个乡镇(街道)、个建制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了国家级审核。总投资约8.86亿元,受益人口约万。9.全媒体发布环境空气质量为全面科学的监测环境质量,大连市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监测系统,设立了26个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对大气环境质量实施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通过媒体向公众及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实时报、日报、预报等信息,为公众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服务。10.评选首届明星环保志愿者6月2日,大连市环保局、民*局共同主办的首届大连市明星环保志愿者评选结果揭晓。邹德秀、林裕嵩等十名志愿者及大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大连市慈善总会义务工作者分会等十个志愿者团体最终脱颖而出,成为首届明星环保志愿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