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填海大开发的结果是,大连市的房地产已经积累了大量房源,而有限的需求难以支撑高企的库存。
大连新开发楼盘鳞次栉比,而买房需求明显跟不上楼盘建设速度。(中房报记者李文姹/摄)
中房报记者李文姹大连报道
春节临近,记者踏上便捷的高铁驶向久违的故乡——素有北方明珠之称的大连市。这座以海滨度假招揽客人的北方旅游城市,在冬季显得格外安静。尽管一些景区打出温泉游的广告,但除了归家的游子,似乎并没有什么外来人光顾。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在全国掀起开发热潮,大连的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昔日的五六层的矮楼已经难觅踪影。举目望去,动辄30多层的高层住宅林立。置身其中,记者已经忘记这是一座只有多万人口的中小城市。
大连市地理特征以丘陵为主,因此很多房子建在山上,一些滨海的楼盘甚至是填海造陆基础上兴建的。开山填海大开发的结果是,大连市的房地产已经积累了大量房源,而有限的需求难以支撑高企的库存。
库存压顶促销乏力
春节临近,一些楼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促销的机会。高新区某项目打出广告,凭借返乡车票购房可享额外9.9折优惠,到访即送精美礼品一份。但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从该售楼处了解,真正在春节期间订房的客户很少。
根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大连在售和待售楼盘达个,大量房源的集中放量,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而且市场不景气,很多楼盘明里暗里推出诸多优惠活动。部分楼盘开盘两三年还有为数不少的剩余房源,因此急于回笼资金,折后的价格基本回到了三年前。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李先生本来想帮助父母改善住房条件,他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总体看大连房价还在下降,因此决定再观望一下,不急于出手。”
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让一些客户更加迟疑。另外对于改善性需求而言,卖掉原有住房也是一个难题。李先生父母现在所住的小区是年兴建的,到处是新房子,二手房的销售也很困难。“新房降价,二手房不但跟着降,而且有价无市,房源挂出去都没有动静。”李先生对记者表示。
买到手的房子转手难
从大连市房地产成交来看,年“3·30”新*之后,成交量出现了触底反弹,去年央行降准降息、公积金*策,加之大连本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楼市*策。涉及棚户区改造、住房公积金惠民、普通商品住房认定、二手房交易营业税变更、房贷门槛降低、住房供地规模管控、老年及人才住房保障等多项房地产刺激*策纷纷祭出。
购房门槛的降低,促进刚性需求集中释放。近期购买当地未名山项目的业主*先生告诉记者,“我买的价格是元/平方米,这和两年前刚开盘的价格持平。尽管项目周边商业配套成熟,但价格也没有涨。”
大连市楼盘的促销力度不断加大,也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原因。刚毕业不久的小辉选择了中铁在当地的某项目,“目前单价是元/平方米,之前是12元/平方米,这个价格能承受,适合刚起步的年轻人,而且项目还是大品牌开发商建的。”
此外,大连市楼市的滞销,使得销售周期不断拉长,去化周期2~3年已经算是比较好的。刚搬入新居的贝先生向记者讲述他买房的故事时颇为得意,“目前的市场,还是买现房最好,不然可能拿不到房产证或者遭遇烂尾,而且现房的价格其实比当初刚开盘时还低元呢。”
房地产市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大部分刚性需求已经得到满足,近两年改善型住宅表现更为亮眼。但大连市场的改善性需求却释放缓慢,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市场饱和,二手房成交冷淡,导致很多购房者无法通过二级市场使自己的房产变现。
小文在毕业两年后和老公一起贷款买了一套90平方米小三居作为婚房,但随着宝宝的来临,父母帮忙照顾孩子,原本宽敞的房间显得很局促。近期,小文和老公终于下定决心,在单位附近定了一套平方米的海景房,既提高居住品质,又缩短通勤时间,一举两得。“但是手里的房子卖不上价,只能咬咬牙多贷一些钱来实现改善需求。”
在家乡投资的房产无法在二级市场转手,远不止小文一家。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大连市房地产待售面积万平方米,达到历史最高点。而根据近6个月的成交平均数计算,存销比达15.4个月。地方城市的去库存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