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大连银行股权变更折射的银行和企业困境 摘要:大连银行近期的股东变更中,企业股东、信托股东和内部职工退股,接盘的是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颇有经验的东方资产,而非大型商业银行,这既是银行业整体处境不佳的真实写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实体经济寒意甚浓。
银监会6月29日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中国银监会大连监管局关于大连银行法人股权变更的批复》,“同意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大连一方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你行4.2亿股股份、华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你行2亿股股份以及你行1亿股内部职工股。受让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合计持有你行34.2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50.29%”。至此,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大连银行控股股东。
此前据媒体报道,尽管当前银行业整体盈利下滑与不良率上升已经相对普遍,但大连银行公布年业绩时,还是让市场诧异,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超过73%,成为各家银行之最。
随着经济下行周期的到来,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日子日益艰难已经成为各界共识。6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涛在陆家嘴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对于经营出现风险、经营出现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该倒闭的倒闭”。
一叶知秋。从大连银行的困境看,中小银行距离这一天,恐怕已经不远了。
大连银行现状:业绩快速恶化
此番大连银行股权变更的背景是,年以来其经营状况快速恶化。
——利润大幅下滑
根据大连银行年年报,最近三年大连银行年净利润最高,年净利润大幅度下降,减少了73.07%,仅为年的一半左右。由此就可以看出来大连银行年的效益大幅度下降,基本每股收益方面,虽然每股净资产在增加,但是每股基本收益由0.57元跌至0.03元,大幅度下跌。
——资产规模持续下滑
从总资产方面看,-年逐年降低,年比年下降了14%;从总负债看,年比年下降了17%;
——不良率居高不下
大连银行不良贷款率从年末的1.96%飙升至年末的5.59%,到年末降低到3.89%,虽有一定下降,但仍远高于银监会《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公布的四季度1.67%的不良率水平。
——资本充足率业内不高
年-年,大连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20%、6.90%、10.50%,年低于8%的监管要求,年的10.50%也明显低于银监会《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公布的四季度13.45%的水平。
多措自救:银行处境艰难
在引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前,大连银行确实处境堪忧。为了扭转困境,大连银行尝试各种方式来自救:
——引入战略投资者
根据大连银行年年报重要事项披露,大连银行引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资产”)作为战略投资者,东方资产用88亿元认购大连银行定向增发的股份27亿股,其购买的股份每股净资产约为3.26元。而大连银行年报中披露的每股净资产为3.28元,这对于资本金不足的大连银行实乃雪中送炭。
——不良资产处置
东方资产除了斥资88亿元认购股份,还出资62亿元购买大连银行原值亿元的不良资产。对因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而诞生的东方资产来说,这件事情轻车熟路。
——东方资产控股
如开头所述,今年6月东方资产又通过股权转让增持大连银行34.2亿股股份,持股比例达到50.29%。出让股份者包括大连一方集团有限公司、华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内部职工股。
这些原本都是资本市场很正常的交易,但是摆在一起看,颇有一种“银行业寒冬将至”的感觉。古人云“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大连银行是否就是金融市场中那“一叶”、那“一斑”呢?
首先,大连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是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颇有经验的东方资产,而不是能为其带来先进管理经验的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说明银行业整体状况不佳。
其次,东方资产二次增持的转让股份方包括企业、信托和员工,特别是用于职工激励的股权都被用来转让,不管这一安排是发起方对东方资产让步的结果,还是这些持有方自愿的,都意味着银行经营业绩至此,对各方吸引力下降。
无奈退股:企业境况恶化
从大连银行的报表不难看出,最近两年大连银行业绩明显下滑,其经营情况不容乐观,大连一方集团和华信信托退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资本是最聪明的,其追逐利益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不过,大连一方集团退股不仅是基于大连银行业绩作出的决定,还有其自身原因。近年来大连市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工业增速下滑,旅游业也因其环境恶化收入大大降低,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优势并不明显,经济形势已经岌岌可危。作为万达集团关联企业大连一方集团,以房地产发家,万达集团由传统房地产行业向多元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发展。目前大连房地产市场利润空间也在不断缩减,据笔者了解,年一方地产大量裁员,自身经营也已进入收缩期。鉴于此,一方集团退出大连银行股权,套取现金用以填补企业资金窟窿,也是可以理解的。
思考:个案还是趋势
目前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