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从下面这两张开幕式当天拍的照片开始吧,那天大家都聚集在草坪上等待开幕式,我想起T2十楼上面有个室外平台刚好正对着大草坪,就跑到上面拍照片。到十楼之后我看到远处的海,看到山,看到晚霞和日落,有点走神。开幕式开始了,舞台的音响把我的思绪拉回来,我急忙去到正对大草坪的平台拍照片。从十楼往下看草坪上的人儿,小小的,开幕式在进行,但我又开始走神,又看到远处的海,看到大桥和天空,感觉很好看。
我时常会走神,想起初中的时候,我的座位在窗边,下午的课堂上,我看着窗外的树,*槐花在树上开着,夕阳的光落在上面,红蜻蜓在花间闪烁着……突然传来一个声音——那谁谁谁有没有认真听课!?
展览就如同我初中的那个课堂,我想讲讲我的功课,也想讲讲我走神时看到的风景。
△开幕式开始前从前海嘉里中心T2十楼看到的日落。
△从前海嘉里中心T2十楼看展览开幕式现场。
「为深圳做宣传」
平常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是做展览的,在前海双年展做事情。有的人一听到展览,会以为是像广交会那种展会,知道双年展的,会问——那你是组委会的吧?我自己也想过怎么去跟别人解释双年展,想到谁说过双年展是深圳的一张名片,可以理解为是为深圳这座城市做宣传吧。
我第一次参与深双是年的南头双年展,当时是协助公司参展。那时候作为参展方,我们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展厅,把展品落地,如果有什么问题直接找组委会帮忙协调,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当我加入策展团队,才慢慢体会到策展比参展要复杂得多。策展团队需要协调主办方、承办方、参展人、施工队、材料供应商、媒体和活动公司等等,事情特别多。而前海分展场遭遇新冠疫情的冲击导致停摆,后来再次延期,使得整个展览的周期完全超乎我原先的设想。
延期使得前海分展场经过两次改名,其他分展场都是在年12月底开幕,唯独前海分展场推迟到年,于是“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前海分展场”更名为“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前海分展场”。新冠疫情导致展览停摆,等到展览重启,“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前海分展场”又更名为——“前海未来城市\建筑展暨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前海分展场”。
△年9月底的瞬间城市,我抱着好玩的心态加入策展团队,并没有想过前海分展场到底要干什么。
「一时三刻」
策展团队最初设想是在年1月初开幕,这样能和其他分展场同步。后来因为展览施工合同审批和入场手续办理流程过长,展览施工队迟迟未能进场,等到施工队进场,已经是12月底。考虑到过年前后工人紧缺,为了确保展览的质量,展览开幕时间推迟。最后确定年3月6号开幕,这样展览可以赶在深双主展场闭幕前续上,同时避免它淹没在主展和其他八个分展场形成的展览大潮中。
本来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后来因为疫情影响,展览停了,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启,也有人觉得这个展*了。我们是8月初才收到展览重启的通知,9月底的时候策展团队定了12月18号这一天开幕,但真正把这个时间确定下来是12月初。我记得那天策展团队和领导做最后一次策展方案汇报,他们听了觉得很好,方案不需要再调整,终于确定在12月18号这一天开幕。?
△年12月底,前海嘉里中心A3栋大堂,主办方、承办方、策展团队、展场设计团队和展览施工队年前最后一次协调会,确保展览年3月6号能准时开幕。那个时候大家并没有觉察到新冠疫情即将到来,更想不到展览会因此停摆。
△年1月中,T2二楼休息阅览区,展览施工队已经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回家过年,那个时候我以为过完年回来,从2月初到3月初再忙一个月展览就可以开幕。
△年8月中,MVRDV展厅,距离上次看展览现场已经过去7个月,策展团队再次回到展场和承办方嘉里及展场设计团队讨论展览重启的工作。
△?年12月初,我和小方在瞬间城市实验脚手架踏板的强度,那天策展团队和领导做最后一次策展方案汇报,开幕时间终于确定是12月18号这一天。*图片来自策展团队
△年12月18日开幕式顺利完成,感觉终于可以松口气,这一路下来我真正地体会到办一个展览是多么不容易,这里面有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策展团队)、施工队、材料供应商、媒体和活动公司等的共同努力,估计有上千人参与其中,每个人,无论力量大小,最终汇成一股力量促成这个展览。
「布了一年的展」
如果按照原定的3月6号开幕,那我们过完年回来只有一个月的布展时间,要赶的话也能赶出来,但效果一定没有那么好。新冠疫情使得展览再次延期,但也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展览。
原先只有一个月的布展时间,等到八月初确定展览重启,布展时间变成四个月。而展览停摆期间我们并没有闲着,而是和ARCHIGRAM的DENNIS一直在沟通展览的内容,同时筹备展厅布展的工作。
「工人的展厅」
前海嘉里中心塔楼T2叠加态展厅是最先开工的,展览暂停后,展厅闲置在那里,没人管,有的地方遭破坏,有的地方被水泡了。疫情过后其他施工工作还在进行,展场变成了工人们午间休息的地方,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使用这个空间,重新占领。
△展览暂停期间被工人当做床垫的保温板(展墙外饰面材料)。
「从SUPERSTUDIO到ARCHIGRAM」
据说“回到未来”板块原本邀请的是SUPERSTUDIO,但没有谈成,后来又找了ARCHIZOOM和ARCHIGRAM,最后是ARCHIGRAM接受了邀请。虽然参展方换成了ARCHIGRAM,但展厅的方案并没有太大的调整。在ARCHIGRAM展厅可以看到SUPERSTUDIO的影子,因为展厅设计有一些概念是从他们的作品来的,确定ARCHIGRAM后布展工作才重新开始。
T4是策展团队自己布的展,布展前期和Dennis(丹尼斯·克朗普顿,ARCHIGRAM成员之一)通过邮件的方式沟通。他把参展的内容发过来,我们再整理。展览有四个主题,分别为“城市–反城市–城市”(听说现在在推进城市化建设,“反城市”这几个字不好,后来改为“城市–?城市–城市”)、“家庭单元”、“个体”和“零件工具包”。他一开始只扔过来几个单元的介绍和项目图片,图片不全。我们又上了ARCHIGRAM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