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媒体。在标注大连历史上的文化台地理位置时会说:文化台在文化街或者说文化街那带,光风台在光风街上。这个口头上说说还行。若落实在文字上就很不严谨。其实我在看到清流一叶老师的博客发的那个年代地图之前,我对这个地理位置的定位也是模糊的,虽然我对这带很熟。
以前也大概的知道岭前台町是代表一个区域划定的,看了老师发的这个老地图。对照这个熟悉地方就更加清晰了,我们现在用的地域划分的街巷和这个地图那个年代岭前的台町。是有很大区别的。说得简单点就是岭前这个台町划分的是一个面,而街巷是代表的一条线。比如文化街这条街在这老地图上起始在青云台上。穿过解放路(葵英小学对面原盐务局楼旁)进入初音町,在进展巷苏联莹门口进入文化台再过光风街进入光风台。就是说文化街在老地图里所标的青云台,初音町,文化台,光风台里都有。而现在的光风街是历史上文化台和光风台的分界线。那么文化台现在准确的地理位置怎么标注呢,应该是在进展巷南边,光风街的北边,西靠着捷山,东面对解放路沿线这个区域内。文化街只不过是文化台里纵横交叉许多街巷中的其中一条而已。下面是两个角度拍摄的现在文化台区域。图靠下部分那条路是解放路。
文化台,光风台由于各种原因还保留些老房子的,我个人觉得这些老房子的外观式样,还有建筑设计理念和施工质量都比很有名气的旅顺太阳沟的好很多很多,在数量上也比太阳沟的多很多,有的到至今都保存的很好。下面就文化台番地和“”番地的老房子简单介绍下:
下多图是现存的文化街番地的老房子
上图进家大门就在你的视线中,是正衣冠还是拜神佛的地方?
现在还可以看出这个老房子外墙是用红色装饰的
视野也很好,据很多文章介绍五十年代在比这个地势稍微高点的老房子都能看到老虎滩的海。
虽然外表看着破旧,但仔细看看它的承重墙基础墙经过近百年风吹日晒还都保存完好,没看见裂缝和沉降变形。上俩图是这个老房子北面和南面
经房主同意,在屋内拍摄一些图片(上多图),一进门大门栋里的地砖还有那木门槛,只有磨损的痕迹,没有裂纹破损的现象,挺抗造的。内墙体还好,但天棚有裂缝,老房子的间壁墙,还有吊棚基本都是用中间内两层有空隙的竖木板条,在木板条抹上带有例似加稻草的砂浆灰,这种间壁墙优点是墙体棚体轻,保温性能好,但时间长易脱落,防火差。
据房主介绍刚搬来的时候地下室的锅炉还能正常使用,想想二三十年代四季都有热水的老房子。心情很复杂。
以上照片是年拍摄,清晰的记得房主是位热情慈祥的阿姨,接待我这个不速之客,现在想起来还有感动的心情,在此表示感谢。
在无人机的角度看,这座房子占地面积不小,前后都有院。
下图摄影师
青柳大哥拍的番地,这个地方在老地图上看交通位置也不错,7路电车文化台站下车上个小坡就是。
下面这段是复制清流一叶老师博客的文章。是介绍那个年代有关文化台自然地理环境的一段,文章的名字是
文化薹云雀丘的住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