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水河畔,黄海之滨;巍巍学府,长歌奋进。年4月15日,春光正好,花开连理,大连理工大学也迎来了七十三周年校庆。七十三载风雨路,大工以铿锵的步履书写自身荣光,与无数学子结下“连理”之约。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让我们共赴大工,在暖意融融的春日里感受独属于大工人的爱。
家国之爱,谱写七秩长歌
大工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逐梦征程上,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从最初的大连大学工学院,到独立建制的大连工学院,再到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形成如今的“一校两地三区”的办学格局。大工的名字在变、形式在变,而为国育才、紧跟时代的理念和初心从未更改,红色基因自立校之日起就融入大工的血液里。
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那时的大工叫做大连大学工学院,由党创办,与国同行,老院长屈伯川怀揣科教兴国的理想,招贤纳士,艰苦创业,勇开风气之先。年,根据形势需要,大连大学取消,大连工学院成立。此后大工仅用十一年便跻身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奠定一流学府基业。改革开放后,大工抓住“工程”“工程”战略机遇,实现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跨越;进入新时代,学校践行“四个服务”,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勇担科教兴国大任,跻身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序列。
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年度)名单,大工王大珩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钱令希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加上此前入选的华罗庚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张大煜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大工共入选5个“拔尖计划2.0”基地。年2月,学校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开启了“双一流”建设新征程。
传承红色基因,一片赤心报国,一批批大工人前赴后继,把梦想刻进时代,把职责扛在肩上,把汗水洒在了祖国需要的地方。中国的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台4.5兆伏静电加速器、第一台激波管、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艘核潜艇、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第一座现代化油港、第一座现代化渔港、第一座现代化军港、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场系统、第一台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第一座万吨级海水淡化装置等的研发设计中都凝聚着大工人的智慧,都有大工人的付出。
春秋弦歌,守正创新;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大连理工大学的品牌和实力不断积淀发扬,一代代大工人赓续精神血脉,坚之于心,行之于力,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勇创时代之辉煌。
教育之爱,播洒桃李春晖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已走过七十三年的大连理工大学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勇担科教兴国大任,一代代大工人在学校的濡染下刻苦钻研、努力奋进,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创造了无数佳绩,为国效力,为校争光。
回顾历史,“大工精神”从大工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根植在大工教育者的灵魂之中。“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著名力学家钱令希,中国军事通信工程奠基人毕德显,催化科学奠基人之一张大煜,内燃机事业先驱者之一胡国栋,水利工程事业开拓者之一李士豪......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照亮了一代代大工学子成才的道路。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大工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教师中的两院院士3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国家级青年人才48人,“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8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数据截至年3月)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创新教育的高校之一,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教育”被教育部确认为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拥有1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位列全国高校的第4位,拥有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位列国内高校第9位。学生每年在“挑战杯”“互联网+”、电子设计、智能汽车、数学建模、ACM等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家(际)级奖项近千项,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开设了“电子信息类”“化工与制药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钱令希力学”4个“创新班”,强化研究型教学及创新性实验,选派知名教授担任导师,一对一开展学业、科研训练指导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毕业生保研率均不低于50%。
用热血挥洒爱国之情,用奋斗书写报国之志。大连理工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育人体系,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思想先进、善于创新的新型人才,不断为社会注入新鲜血液,在时代洪流中书写着大工教育篇章。
真理之爱,永攀科学高峰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从人类文明到浩瀚星空,从细胞生物到自然规律,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科学技术,揭开真理的面纱,拓展人类的智识,是无数大工人的崇高追求。
以创新之动力,襄助复兴之伟业。由大工培养的王辉辉博士担任第一完成人的“率先阐明多物理量条件下误差场锁模定标的物理规律”研究入选了年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类”重大成果;由大工机械工程学院高性能精密成形研究所提出的“铝合金超低温变形双增效应的物理机制是什么?”成功入选十大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由大工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邹丽教授牵头完成的“我国首套深海矿产混输智能装备系统‘长远号’海试成功”项目入选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年11月,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大工5项成果喜获嘉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4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年以来,大工共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3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项。年以来,大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2项、优秀奖9项。
历史上,新中国多项科技第一见证了大工人科教兴国的荣光;新时代,“大国工程”“国之重器”上的大工贡献亦彰显了大工人强国复兴的新担当。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胖五”、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创造下潜深度世界纪录的“蛟龙号”、国产航母、C大飞机……一项又一项国之重器上都闪烁着大工智慧。
学有责、术有道,大工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日前,教育部网站以《大连理工大学构建“五个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为题,对大工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做法进行推介。这是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工作继、年两次入选教育部典型经验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再次获得教育部肯定。
在攀登科学研究高峰的路上,大连理工大学七十三年来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广大师生、校友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为己任,秉持着追求真理、永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在所从事的领域孜孜以求,纵有再艰险的陡峭山路,都一定能被征服。
关怀之爱,温暖每段青春
一入大工门,一生连理情,关于大工的故事总是从夏日兴起,缘分总在不知不觉中初生,每一个大工故事都温暖美好,每一份情意都是大工与学子们的心有灵犀。
坐落于美丽的“北方明珠”,大工不仅有着春日的花香,夏日的欢笑,秋日的金黄,冬日的飞雪,还拥有一流的智慧校园环境,三校区有线网、无线网全覆盖,校园一卡通可通过刷卡、扫码、刷脸等多种方式实现身份认证、缴费和消费,并融入全国公共交通应用功能,“大工e站”为全校师生提供智能化自助服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国内高校中居于先进水平。过去一年里,大工校园里还发生了很多新变化,项“我为师生办实事”工作举措持续温暖满校园。
北国之冬,寒意侵袭。为了让大工学子都能够温暖过冬、安心学习,大连理工大学将件羽绒服发放至全体级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手中。这一“寒冬送暖”的活动始于年,13年里累计有余名学生获得资助,有效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断培育贫困学子自信、自立、自强、诚信、感恩的品质,全面助力学校“三全育人”发展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
疫情下的寒假,大工为离校返乡学子开展点对点送站,每天4-22时,连续18小时发车,60辆送站专车不间断,3天累计发出车辆台次。护送学生安全踏上归途,有大工的守护,学子的返乡之路温暖又安心。
“圆梦屋”助力学子圆梦
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的,还有考研复试以及就业面试。大连理工大学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在校内20多座楼宇内准备了90间预约制共享空间——“圆梦屋”,为学生们考研复试和求职助力护航。学校对每个“圆梦屋”都做了精心布置,搭设了背景板,还为学生准备了手机支架、插排、镜子等线上面试常用工具,丝丝暖意融入每一位大工学子的心田。
封闭管理不封情,暖心活动伴你行。年3月,大工盘锦校区以“盒你相遇乐享其中盲开惊喜所遇皆甜”为主题开展“美食盲盒大派送”第一期活动,校区食堂为校区学子免费赠送只鸡腿,为大工学子中午加餐加营养,让学生在封闭管理期间感受学校温暖,跟着味蕾去旅行。
大学之大、情怀之真。4月15日校庆日当天,大工还有着一个个“惊喜彩蛋”——每位学子发放20元消费券;多个食堂上线“热辣美食夜”“名厨拿手菜”“专属小蛋糕”;定制校徽纪念版可乐,每日罐限量发放……在大工校园里,温暖和惊喜无处不在,品味着这些“连理情”,大工学子青春的火焰一定炽热精彩。
73年光阴流转,73年坚守开拓,73年逐梦前行,大连理工大学与信仰同行,赤子之心血脉相承永葆红色品格;与祖国同行,同心同德,勇做兴校强国中流砥柱;与时代同行,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担当复兴使命;与梦想同行,用一往无前的奋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大工智慧与大工力量。一路走来,大工不负韶华,坚守初心,展望未来,大工尽显芳华,依然澎湃向前!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为大工道一声:生日快乐!愿所有大工学子都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大工再续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