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一个包罗万象的竞技场,各色竞赛风起云涌,各路学子大显神通。有人第一次参赛便崭露头角,一路高歌猛进;有人棋逢对手,鏖战正酣;有人兵卒已尽,誓要来日再搏……我们总能在与竞赛“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天生我材必有用,想不想看看大工学子的竞赛成长之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级的房楠是一名体育特长生。她进入大工第一次参加的大型比赛是“盘锦红海滩国际马拉松比赛”。当时她的目标简单明确:“第一次代表学校参赛,一定要拿个好名次,给学校争光,给教练争气!”房楠在赛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她每天下午三点半开始训练,按教练制定的计划,耐力课和素质课交替进行。训练的时光大多被汗水浸透,却也有许多细碎的温暖,房楠坦言:“有一回训练时风太大了,跑步时抬脚人都能被风吹动,没想到逆风跑的时候,有两个师哥上前帮我们挡风,让我一下子感觉到非常温暖!”
到了比赛这天,尽管已经计划好了自己该怎么跑,房楠仍感觉现实情况充满了未知,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在漫长的比赛过程中,她曾多次因为难受而想要放弃,但路上不断有其他跑友给予鼓励的手势或善意的微笑,跑到折返点时,师哥也在为她加油打气,于是她咬牙坚持了下来。比赛途中,每隔几公里会有一个补水站,志愿者会给途经的选手递水,“我接过瓶子喝完,然后往旁边‘一撇’,感觉自己挺帅气的!”房楠笑嘻嘻地说。
在队友眼中“人狠话不多”的女汉子也有可爱的一面。快到终点时,突然下起小雨,房楠正激动得想“放飞自我”,却发现在终点等候许久的人群,他们看到终于有人跑过来时,呆滞的目光活络了起来,还有记者准备拍照。房楠瞬间决定“严控表情管理、维持高冷形象”,尽量面带微笑地冲过了终点。
房楠的奖杯房楠以“1小时30分16秒”的成绩赢得半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这次比赛让她收获了信心、懂得如何更好地分配体力、磨练了毅力,也让她见识到了一些跑友强悍的实力,让她决心更加努力。
千磨万击还坚劲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级的王珩在大二时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竞赛要求三名本科生为一组,在四天时间内,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论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王珩之前从未接触过数学建模,但因为有相关的专业课,他觉得应该并不复杂。正好有好友一起在线上组队,怀着对新事物的新鲜感,他决定挑战一下自己。
王珩和队友拿到的是“A题”(“美赛”六种题型中的一种),要求根据现有资料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确定和鲱鱼这两种鱼类未来50年最可能生活繁衍的栖息地。三个完全没人指导的“建模新手”遇到了难题:首先是语言,比赛需要用英语来写论文,并且查找的资料也都是英文的;其次是数据的查找,数据来源都是外网,他们只能忍受极慢的网速查找,从网上下载的数据格式是记事本文本格式,处理起来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比赛时间很紧张,他们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最后一天写完论文已是凌晨三点多了,王珩和队友感到如释重负,疲惫却很有成就感。连续几天睡眠不足的他们在那晚失眠了,干脆打开视频天南海北地聊天,还相约第二天早上一起学习。王珩说:“找默契的朋友一起准备比赛很重要,大家分工合作、互相鼓励,效率也会很高。”
王珩和队友没有得到很高的奖项,但朋友间的默契度提高了。他们也意识到“英语是第一生产力”,决定接下来一起好好学习英语和其他专业技能,争取下一次参赛时发挥得更好。
会当凌绝顶
在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前,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级的许笑然预想这是一个偏向于抒发创意和脑洞的比赛,参赛前她把更多精力放在意象表现上,经常看bilibili等平台上别人作品以汲取灵感。着手制作视频时,她意识到一切工作都应以宣传产品为前提,于是把思路从偏文艺转变为更实际化。
明确了创作思路,制作也并是一帆风顺。许笑然本打算和同学一起合作,但后续交流中大家的想法难以达成一致,加上远程线上拍摄、交流多有不便,她选择自己完成作品。“单打独斗”偶尔会陷入困境,制作“自然堂冰肌粉底液”视频广告时,许笑然本想用“手拂过纱布”的动作表现粉底液的轻薄,但考虑到家里没有专业设备,这样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她改成借大自然的景象体现产品带给女性的自然美。许笑然约了家乡的好朋友当广告模特,拍摄时间却恰好和朋友的期末考试时间冲突,她只好自导自演自拍自剪。接受镜头前的自己需要一番心理斗争,但凭着这股“自己折腾自己”的劲儿,她最终拍出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许笑然的视频广告拍摄和剪辑花费了两周多时间,作品提交后许笑然松了口气。她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别人,听听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最终她参赛的两个短视频类作品和一个“H5(第5代HTML,一种广告的表现形式)”作品都拿了校赛三等奖。她说:“这种广告创意类的比赛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的作品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就可以勇敢尝试一把!”
竞赛之路荆棘丛生、磨难重重,但坚持到最后突出重围,我们会发现,过程中那些睁不开眼的,会成为镜头下最美好的逆光,那些正在,会成为大学生活里明朗的印迹。那些前所未有的触动、令人难忘的成长,都会让我们焕然一新、竿头日上,在面对未来新的挑战时,助我们乘长风、破万里浪!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珩”“许笑然”为化名
内容来源:大工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