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连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构
TUhjnbcbe - 2024/10/27 16:05:00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news.360xh.com/202004/20/56834.html
                            

10月12日,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召开“大连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大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肖冰介绍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

大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肖冰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方式手段,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在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一、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取得新跨越

十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全市城乡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强化基层政权建设的制度保障。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方面的协同力量,层层建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领导组织体系、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汇聚驻区单位力量的运作方式和多元化多渠道的社区建设投资模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共建共享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

二、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形成新格局

依法推进民主选举,村(居)民委员会任期由3年调整为5年,与村(社区)党组织一致并实现全市统一换届。

年3月,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全部完成,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央及省委要求。

●村和社区选举产生“两委”成员分别为人和人,每个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1名女性;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分别为98.1%和99.9%。

▲年7月8日华家街道杨家店村建立议事协商委员会工作

深入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广泛实行社区“民主双评”制度,树立社区“有事、遇事、做事”坚持协商的理念。

全市城乡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覆盖率达到%,推选了三批“双十佳”村规民约。

建立健全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居)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创新居民接待日、社区“双评议”等民主形式。

▲年7月25日大孤山街道富港社区人大代表进基层开展为民办实事座谈会

三、基层减负取得新进展

针对村(社区)组织工作负担重问题,实施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进一步厘清基层政府和自治组织的职能界限,编制印发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工作事项、依法协助完成的工作事项、申请进入的工作事项、出具证明事项、社区挂牌考核评比等六份目录清单,明确社区应完成的工作事项个,承担事项精简率达到46%。

对各类组织机构、创建评比、纸质台账和社区印章管理使用进行了规范,组织机构削减近90%,合并社区创建评比项目近40个,取消了除国家、省有明确要求设立范围之外的纸质台账。

清理城市社区挂牌由67块减少到13块,推进“社区万能章”治理,保留村级组织承担上级交办事项6大类项,取消37项,实现村级组织职能依法明确、承担事项有序准入。

四、城乡社区地位作用得到新提升

持续加大社区公共财政投入和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全市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95%,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城市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达到平方米。

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近5亿元,新建改造建筑面积平方米以上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近个,普遍设置文体活动广场、社区办公室、综合活动室、日用品超市等“一场九室二市”。

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的“五社联动”运行机制,形成了中山区“林海模式”、西岗区“”、沙河口区帮万家、甘井子区益互联、金普大孤山钉钉等一批具有大连特色、省市知名的社区服务管理品牌,多个社区社会组织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

推动设立社区社会工作室和志愿服务站点,全市0余名专业社工和25万余名志愿者为社区低保对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弱势群体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五、社区治理服务实现新突破

推行社区“全岗通”工作模式,打破社区工作的“条线壁垒”,推进社区服务方式由“多口”向“一口”转变,服务理念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社区工作者“一专多能、全岗都通”,打通社区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率先建立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体系,并根据全市社平工资增长情况实施动态调整,城市社区工作者人均生活补贴由元提高到元,增长了44%。

延长社区女干部退休年龄,将社区女干部(社区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的退休年龄由50周岁合理规范延长到55周岁。

建立社区建设全方位综合考评机制和指标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的问题。

十年来

全市有7个城区、16个街道和32个社区荣获国家、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称号,6个涉农区(市县)全部达到辽宁省“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其中3个区(市县)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沙河口区、西岗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西岗区“”社区工作体系被评为“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我市申报的《城市社区工作岗位标准化服务与薪酬体系挂钩研究》荣获民政部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

全市城市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38.3岁,比十年前下降近3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59.74%,比十年前提高了22%,持证上岗比例达%,获得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人,占比达到41.2%,一批“80后”、“90后”本科生、研究生开始“挑大梁”。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市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社区防控一线日夜值守,拼搏奉献,坚决筑牢社区疫情防控阵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沙河口区锦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党立同志作为全国社区工作者的优秀代表现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奖。

本条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连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