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百日节点看进展营商环境再优化”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请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赵刚、大连市民政局副局长杨萍、大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宋光、大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方德岩、大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郑伟、大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郭大和介绍城市建设有“深度”相关情况。
市住建局:
聚焦堵点痛点问题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宋光表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后,市住建局立即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并紧密结合市住建局实际,开展自查自纠,共查找问题12项,目前已立行立改4项。研究制定《市住建局营商环境升级行动方案》,确定27项任务,培树5个营商环境建设品牌。目前各项任务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果。
宋光表示,今年,我市将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营商环境三年升级行动主要举措。《大连市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堵点痛点问题,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推进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项目“六个一”改革,即一万平方米标准、一张“审批+告知承诺”事项清单、一次性申请市政公用设施接入、一次联合监督检查、一站式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一套监管机制,进一步扩大改革政策覆盖受益面;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推行“三优三高”审批服务。通过优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平台、优化审批服务,提高改革实效性、提高审批便利度、提高企业满意度,加快打造工程建设领域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此外,为贯彻落实“三年过万亿”的目标任务,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振兴发展的顶梁柱,市住建局全方位做好项目推进和服务保障,安排专人负责推进我市重点项目帮办,建立联系,加强沟通,提前为建设单位进行辅导,主动靠前作为,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难点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指导意见,并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企业座谈,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为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光明路延伸工程、地铁4号线、地铁5号线、梭鱼湾足球场、北站交通枢纽等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保驾护航。
市城市管理局:
积极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建立企业容错改正处罚模式
郭大和表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年度工作的“重头戏”,改革攻坚、创优争先,全力打造“颜值高、品质优、生态好、惠民生”的城市管理营商品牌。
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
在积极营造“放管服”良好环境方面,编制大连市城市管理系统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清单,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对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等7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市区两级无差别受理;行政许可审批环节由4个减至3个,道路挖掘许可申请要件由9个减至4个,行政许可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小微电力企业申请道路挖掘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与交警部门实现同步办理;积极推行包容审慎执法,为市城市管理局行使的项行政处罚权制定裁量标准项。建立企业容错改正处罚模式,免除28起符合条件的案件罚款。探索实施建筑市场“量化处罚”,减少企业罚金万元。开展“首违轻罚”处罚方式,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自由裁量基准(扬尘处罚),减少企业罚金万元。
累计拆除违法建设处
在创建干净有序市容环境方面,今年以来,中心城区清理占道经营、店外店2.7万余处,日均收运处置生活垃圾余吨,建筑垃圾余吨,清洗交通护栏公里。清理绿地死角余处,修剪乔灌木及造型0余株;完成五批次户外广告整治,共计拆除违规户外广告和占道设施余处。对中心城区非建设工地围挡实施“台账式”管理和“滚动式”监管,排查非建设工地围挡处,整改不符合标准的围挡29处;对市内五区条主次干道、19座广场两侧及“两站一场”等区域违法建设,全面开展拆违控危治乱专项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设处,面积约25万平方米。
累计维修城市道路面积约27万平方米
在精雕细琢宜居宜业城市环境方面,春季共摆放吊篮组,地摆4处、地栽平方米,立体花卉40组。结合老旧小区环境提升加快实施口袋公园建设;以“绿电点亮大连”为主线,组织实施高品质城市景观照明建设;组织做好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和排水管网等设施维修维护,累计维修城市道路面积约27万平方米,维修路边石2.5万米;按照清单化管理模式,协助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解决方案设计标准、施工区域管线迁改等疑难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市民政局:
拟按照不低于8%和12%的幅度分别提高我市城乡低保标准
杨萍表示,市民政局立足民政职能,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群众满意度,为全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
今年,市民政局制定实施了《大连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将临时救助对象由大连户籍人员拓展至持有大连居住证及省内户籍在连长期居住人员;印发了《大连市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实施细则》,将特困人员认定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二级肢体残疾人和一级视力残疾人”,适度放宽了“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认定条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救助审核确认工作的指导意见》,适度打破了户籍地申请限制、放宽了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申请低保的条件。
2年,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纳入了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今年我市拟按照不低于8%和12%的幅度分别提高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其中,城市低保标准拟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月元,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农村低保标准拟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月元,其他涉农地区农村低保标准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保持一致;城市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拟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月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拟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月元,新标准将于2年7月1日起执行。
启动建设大连市首批家庭养老床位
今年,全市启动建设大连市首批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创新开展政府为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日间照料、助浴、助餐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推进高龄津贴扩面发放,将高龄津贴发放范围拓展到8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推进补缺型老年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发展。将专业化照料服务延伸至家庭,满足高龄、失能等老年人照护需求。推动“养老顾问”服务创新发展,促进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推进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发挥星级养老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探索推进海岛养老、旅居养老等养老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大连特色的养老服务新亮点。探索开展“时间银行”“喘息服务”试点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有温度的养老服务,实现互助养老爱心循环,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委托专业养老企业或组织运营管理,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盘活社区闲置养老设施资源,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继续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开展日托、上门服务、助餐、助浴等各类养老服务项目。
市医保局
医保服务无线专网将覆盖全市街道和社区
郑伟表示,2年,大连市医疗保障局以打造“医保办事最便捷的城市”为目标,将创新服务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各项医保政策迅速落地
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减负成效明显。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五批种药品、省际联盟药品集采两批27种药品先后在我市落地执行,平均降幅58%,累计为患者节省约2.89亿元;今年5月15日零时,国家组织药品(胰岛素专项)集采结果落地我市,平均降幅48%,预计首年为糖尿病患者减负2余万元。此外,冠脉支架、人工晶体等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大幅降低,累计为患者节省1.69亿元;4月15日零时,人工关节类耗材集采结果落地我市,平均降幅84%,预计本年度至少为患者节省费用余万元。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深化。全市按病种付费范围从种扩大到种,按病种付费统筹基金支出占比逐年提高,达到35%以上。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康复治疗等需长期住院的诊疗服务,率先在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按床日付费,安宁疗护医保统筹基金支出余万元,近千名临终病患受益。2年我市“双通道”管理高值药品数由90种增至种,同时降低个人负担比例,群众以更低价格、更快速度享受到更多救命新药。
阶段性减征职工医保费为企业减负12亿元,占全省减征总费用的三分之一,有力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同时,有序释放医保数据,助力银行开发“医保贷”和“参保人e保贷”等医保专属金融服务,为小微定点机构和参保人提供低利率、无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目前已为定点医药机构和参保人累计放贷8.5亿元,有效缓解了小微定点医药机构和参保人员的资金压力。
持续优化医保服务
医保业务可全流程“网上办”“掌上办”。大连市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三大类40余项业务,目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