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祠堂倒了五六十吨烂柑橘 外宅村8口水井受污染
衢州晚报4月16日讯 半个月前,柯城区九华乡外宅村村民郑银泉发现,自家水井里抽上来的地下水变得有股烂橘子的味道,同时变味的还有邻居们的7口井,大家开始到外面挑水喝。
洗衣服都不敢用井水
“这样的水连洗衣服都不敢用了。”前天上午,来到九华乡外宅村时,郑银泉正从外面挑水回来。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他打开水泵抽了些水上来,凑近了一闻,井水散发着刺鼻的臭气,“这几天更严重了,像地沟里的水一样开始发臭。”郑银泉说。
井水为什么会突然变臭?问题就出在离郑银泉家不远的郑氏祠堂。走进荒草丛生的郑氏祠堂,一股腐烂的臭味扑鼻而来,祠堂中间的两个100多平方米的天井里倒满了烂橘子,一层压着一层。有不少小虫子在上面飞舞,天井里积着的水已经发黑。
村民徐金发估算,倒在两个天井里的烂橘子有五六十吨,“前几天橘子堆得有1米多高,烂掉后就压塌下去了。”
烂橘是周围村民倒的
一位姓郑的村民告诉,祠堂里的烂橘子是附近的村民挑来倒的。这位村民说,去年采下的橘子成本都没收回来,橘子开始烂了,拿不出钱请人挑到外面倒,所以就近倒在了祠堂天井里。
天井里的橘子腐烂后,大量的臭水开始渗入地下,最初与祠堂紧挨着的几口水井变了味,现在离祠堂百来米远的水井也变臭了,30多户村民合用的8口井受到影响。还有村民担心,这样的影响还会不断扩大。
受影响的其实远不止祠堂周边的村民,在外宅村各处走了一下,随处可见倒掉的烂橘子,路边、溪旁、水沟到处都是。
徐金发告诉,每次看见那些倒掉的烂橘,心里有说不出的痛。
一个村倒掉200吨烂橘
村委主任金良算了一笔账,去年外宅村柑橘产量有1500多吨,除了胡柚和已销售的椪柑外,到目前,至少有200吨的橘子倒掉了。只不过郑氏祠堂里倒得最集中,影响最突出。
接到祠堂周边村民反映的情况后,金主任马上通过电话与其他村干部进行了沟通。之后他答复说,当天下午就联系车辆开始清理祠堂天井里的烂橘子,清理掉的烂柑橘拉到离村1公里远的一处荒地填埋,防止“二次污染”。
金主任说,他们还会在村里张贴公告,禁止随意乱倒腐烂的橘子,并引导村民对烂橘子进行填埋处理。(方利*)
链接
烂橘可以这样处理
市农业局有关专家介绍,腐烂柑橘如果加以利用,也是一种好的资源。烂柑橘有两种途径可以利用:
一是作为有机肥堆置,在地里挖一个浅浅的坑,把烂柑橘放进去,每50公斤烂柑橘放2.5到5公斤石灰,再把泥土盖上即可;
二是可以作为沼气原料,放到沼气池里去。这样处理对环境、卫生、土壤改良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