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抓好落实
打造“”体系
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专访沙河口区委书记周勤
“创造性抓好落实。”这是沙河口区委书记周勤昨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特别强调的。
沙河口区坚持把落实《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作为事关大连振兴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之战,作为实现“三年过万亿”的重要举措,不仅要积极响应市委号召抓好落实,更要紧密结合沙河口区实际情况,通过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实现创造性落实,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把准方向主动作为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创造性贯彻落实,根本在于把准方向,核心在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方案》不仅做好了顶层设计,更为沙河口区指明了方向。
沙河口区在把准方向的同时
主动作为
结合沙河口区的发展基础和自身特点
形成一套满足百姓需求的“施工图”
经过约3个月的研究和实践,在《实施方案》基础上,今年5月,沙河口区提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目标。
“”即通过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这“2”个组织,建立“三呼三应”网格治理这“1”套体系,提升基层化解矛盾风险、安全防事故、精细化管理、智慧化治理这“4”种能力,落实干部下沉、队伍稳定、财政保障、考核评价这“4”项机制。
周勤表示,“”体系建设还需要沙河口区全体党员干部持续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稳扎稳打、不弃微末、久久为功。
抓住问题瞄准结果
创新建立“三呼三应”网格治理体系
近年来,沙河口区在实践中因地制宜进行创新和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展现新面貌、新气象。
“”体系又将带来哪些创新举措?
对此,周勤表示,“”中,一套体系和四种能力都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提出的,为破解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反复出现的共性问题开辟新路径。
“三呼三应”网格治理体系
是从“有呼必应”到“一呼百应”
再到“未呼先应”的
网格治理3.0升级版
在体制创新上,打造“垂直式”管理链条,变“分散式”为“集约式”。
在理念创新上,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在机制创新上,建立分类处理机制,针对一般性问题,通过网格员巡查,就地化解,实现“未呼先应”;针对单一性复杂问题,通过“六步工作法”办理,实现“有呼必应”;针对综合性复杂问题,通过网格“吹哨”,相关部门现场办公、集体解决,实现“一呼百应”。
在手段创新上,打造集数据采集、指挥处理、交流互动于一体的指挥调度平台。
在沙河口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四种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将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让城区更美丽。同时,推进各类平台互联互通、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基层治理“一张网”、基础数据“一张表”。
强化组织夯实基础
全面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取得实效
如何加快推进“”体系建设?
周勤认为,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提高社区治理服务水平为抓手,以百姓服务结果为导向,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实效。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沙河口区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优化组织设置,推动网格内经济园区、商圈市场等设立党支部,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在全区个网格设立个党支部,同时配强组织力量,提升服务功能。近期,还将细化升级网格,增设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延伸服务管理触角。
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服务的期待更加广泛多样
这对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沙河口区推进社区减负赋能增效,解放更多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服务。调整社区规模,实现便于自治、便于管理、便于服务和资源集约利用。同时,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宗旨意识、进取意识、考评意识,为加快打造“”体系护航。
坚持问题导向
完善体系机制
“甘心调”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专访甘井子区委书记刘爱民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会议召开后,甘井子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部署要求,分析研判面临的严峻形势,紧盯问题短板,创新矛盾风险化解方式,建立了“甘心调”矛盾风险调处运转体系,系统实施“网格+”工程,实现“一网统管”。
甘井子区委书记刘爱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甘井子区将深化“网格+”工作模式,树牢底线思维,强化“交账”意识,加强网格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坚持示范引领、标准规范,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以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护航振兴发展。
夯实工作基础
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力
刘爱民表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和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就是要解决群众急、难、盼的问题。
甘井子区向街道下沉了31个行政编和个事业编,选派13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名驻社区下沉干部;聚焦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和年龄、知识结构优化,完成名社区工作者招录上岗。科学精准划分个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个、网格党小组个,党员联系户户,将信访维稳、电信诈骗、安全生产、创文巩卫、疫情防控、拆违控违等各项工作任务全部纳入管理服务范围,实现“并网强网”“一网多能”,确保“一线哨兵”作用充分发挥。
强化措施保障
着力提升基层服务力
刘爱民提到,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甘井子区组织名村(社区)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开展了两期专题培训。
加大财政投入,区级财政投入余万元,确保基层社会治理有人干事、有钱干事。制定实施社区法定职责事项和依法协助政府事项两个清单,推动基层明责减负。
制定社区服务即办、协办、联办“三办”联动机制,绘好“施工图”,让权责更清晰、服务有深度、群众更方便。
建强治理体系
着力提升基层管控力
在刘爱民看来,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中之重。
围绕基层社会治理难点,依托网格,甘井子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
建好“1”个联动枢纽指挥调度中心,按照“两区五室”标准建设区街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接入余路视频资源,实行实时监控警示、责任人员调派和应急事件处置。
建立“1”个数据平台,在“e线办”矛盾风险调处平台上,开通群众线上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