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大连工
TUhjnbcbe - 2024/4/5 18:0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花多少钱 http://www.wzqsyl.com/bbzs/tsjs/201610/1744.html

“清风吹来了!

吹散了眼前的迷雾,

出现了未来的道路。

清风吹来了!

吹开了心中的迷雾,

露出了前进的方向。

清风啊!

愿你永远吹着,

吹散人间所有的迷雾,

让社会因你而更美!”

一首名为《如清风吹散迷雾的人——致志愿者》的小诗日前在微博上火了。作者是陈天佑(化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五和镇九年制学校八年级学生。

这首诗之所以走红,是因为天佑从小家境贫寒,而且他还患有先天性脑瘫和白癜风。他拿笔吃力,写完这首诗要半个小时。

志愿者米扬(左)看望脑瘫儿童陈天佑(化名)。(米扬供图)

诗中提到的志愿者,是今年刚刚结束支教工作的大连工业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老师。一年前,他们刚刚从东部海滨城市大连,来到甘肃武威地区支教。

6年来,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先后派出6批共28名优秀毕业生,在武威市6所学校开展支教,累计服务个班级、多名学生,开展20多项公益活动,筹集20多万元捐款,为贫困地区学子带去了希望和梦想,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的榜样助力西部智力脱贫。

“如清风吹散迷雾的人”

大连和武威,相距公里。这条路,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已经走了6年。

年7月,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5位同学来到武威。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到支教学校周边开展公益活动。就在那时,支教团在一次偶然机会认识了陈天佑,从此接力般一届届连续帮扶。

米扬是第五届支教团的团长,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谈到自己帮助过的天佑,这个身高厘米的东北男生目光也变得温柔。

“第一次看到他(天佑)是在第二届支教团拍摄的纪录片《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里,当时他戴着一顶旧帽子,身上都是灰,脸上却带着自信的笑容,嘴里念着一首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陈天佑给米扬留下的第一印象,完全不像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孩子。

直到3年后,米扬作为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才第一次见到天佑,他在聊天中得知这个孩子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就外出打工。“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父母平时比较忙,所以大部分时间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上下学。”米扬说,“虽然身体有病,但天佑并没有一蹶不振,一直很乐观,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喜欢看书,还有一个特长:写诗。”

接触久了,米扬发现天佑的视力有问题,于是就带他去做眼科检查,检查结果确认天佑患有严重弱视。志愿者们凑了元给天佑配了一副眼镜。戴上眼镜的天佑,感觉世界一下子变得清晰明亮了。

一次,米扬问天佑想要什么学习用品时,小天佑腼腆地表示想要两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呐喊》和一支钢笔。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来说,买这些东西并不困难,可对他来说这竟成了一个心愿。最令我感动的是,命运给了这个孩子沉重一击,但他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依然积极乐观地生活,甚至比那些身体健康的孩子们做得还好,”米扬在日记中写道。

当米扬结束支教离开武威之际。天佑给他写了一封信:“含泪作此书,知君欲回大连去,作此书有因果:一为告别,二为谢君,君助我之多。如今君欲回,恨不能相送啊!”

离开一个多月了,米扬和天佑仍然保持联系:“我希望他能一直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做自己喜欢的事。”

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武威凉州区新华镇南营村举行暑期支教活动。臧俊超摄

6年来,除了完成支教任务外,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武威当地举办“书香凉州·为爱行动”“快乐运动·爱暖冬日”“集炭围炉·共度寒冬”“青春扶贫·用爱助跑”“情暖童心·用爱守望”“青春走基层,放飞微梦想”等20多场公益活动,为西部学子传递阳光和温暖。

支教团还利用新技术手段,在大连工业大学“大学印象”校园客户端上发起爱心捐助活动,一周就收到1.7万元捐款,为武威农村孩子们购置了学习用具和服装。

大连工业大学届一名毕业生在离校前给米扬转了0元,留言说:“这是我兼职挣来的钱,替我给需要的孩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8名志愿者,像28盏灯塔,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像一缕清风,吹开了贫困学子心中的迷雾,也唤起了更多的爱心和同行者。

年4月27日,武威市第八中学14岁学生集体生日,每人给未来五年的自己写了一封信。臧俊超摄

“我想做一个像你一样优秀的人”

“有人说让他笃定信心走下去的,是孩子们眼中的那道光。有人说眉眼盈盈,是世界峥嵘,亦是净化心灵,我心锦绣!而我想说,愿你们建立仰望群星的天梯,并远行高处,愿你们勇敢无惧,坚强又可靠。”

这是年8月1日,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官方微博上写下的一段话。

支教团服务的武威市凉州区师资匮乏,志愿者们就勇挑重担,既要担任班主任,又要负责英语、数学、生物、历史、美术、通用技术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平均每人每周授课多达25节。

美学、心理学、互动式教学,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与孩子们平等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开展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书法大赛、英语角,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课外生活。

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为了同一个理想,来到了武威,用青春和汗水浇灌西部孩子们的人生梦想。

年1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支教团服务的武威市第八中学名列其中。要知道,一所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能够获得如此殊荣,支教团功不可没!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第五届支教团志愿者王伶予一年支教的心路历程。我们选取了其中的4段:

“年8月28日,周二。对高二年级通讯技术课学生们来说,课堂以外的事情很陌生,眼睛里的好奇、期待,闪着我意料之外的光芒。以后还是要认真准备内容和课件,设计好讲课的节奏和铺垫,不能让他们失望啊!”

“年12月8日,周六。看着他们拿起画笔,认真盯着画纸,都不似平时调皮捣蛋又爱乱讲话的他们了,那时候的他们真是最最可爱,我也觉得自己最最有价值!”

“年3月4日,周一。我真的很荣幸,能有这样一节课程,让我可以表达自己,也是通过我,学生才能知道很多他们这个年纪观察不到的事,他们生长的圈子没有发生过的事,通过我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如何回报家乡贡献力量。”

“年7月5日,周五。这几天学生们陆陆续续到办公室给我送明信片、书信和礼物,我一边读着,一边感动着。”

“八年级的孩子说,您像闯入我们生活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您和其他老师不一样,让我们的想象变得天马行空,在您的鼓励下让我们从一张张白纸变成一件件艺术品。艺术和价值是您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说,他们实在是特别喜欢你,你特别积极的样子让我们惊讶,你的工作干得无可挑剔!”

“在你身上,我感受到青春的魅力;我第一次很迫切地想要考上大学,做一个像你一样优秀的人,”武威八中一名初中女生在给王伶予的临别信中这样写道。

“无悔青春才能成就无悔人生。”

“正青春不将就,好少年要奉献。”

“中国的未来,与我们每个人有关。”

这是志愿者们的支教宣言。他们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用善良、大爱、奉献,以脚踏实地的支教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徐本禹精神,展现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风采。

甘肃武威凉州区张义镇上泉九年制学校,一名老师在上英语课。臧俊超摄

提升软环境留住人才成为共识

天下贫瘠,莫出陇右。

武威地处关陇地区,古称凉州,多年前因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受到汉武帝表彰而得名。解放前,武威因为干旱少雨和生态脆弱,一度成为“贫穷”的代名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政策让这里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扶贫先扶智,教育要先行。

支教,是一场智力扶贫。对结束本科阶段学习的志愿者们来说,支教不仅是要传播知识和理念,也是一次观察了解社会和思考发展问题的机会。

臧俊超,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新媒体专业研究生。从年到年,他利用支教的空闲时间,走遍了甘肃大部分地区,拍摄了1.5万多幅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和教育现状的照片和数百分钟视频。

拍摄过程中,臧俊超发现,虽然一些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改善,与城里学校相比并不逊色,但仍存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甘肃武威凉州区张义镇上泉九年制学校,一个班的学生身穿上届留下或捐赠的3种不同的校服。臧俊超

张义镇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当地上泉九年制学校距离镇上10多公里。村里人讲,学校是村里最好的房子。

校长张泽庆告诉臧俊超,学校面临师资力量的短缺问题,教龄最长的老师已经工作了29年,英语课也是由非英语专业老师教的。

学生方面,他们学校只有18个学生,即使上学要翻过两座山,花在路上的时间近3个小时,一些学生仍然愿意留在那里上学。

为什么他们不愿离开那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臧俊超走近当地老乡:易地扶贫搬迁后,多数农民搬到自然条件好的地区,但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民抱着“离土不离乡”的观念,不愿搬迁。

“城乡发展不平衡,首先体现在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农村地区条件艰苦,不是教师的首选;其次,西部农村单一的家庭收入来源是导致落后的根本原因;另外,大多数家长对孩子上学并不十分重视,”臧俊超说。

长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大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