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樊未晨叶雨婷
编者按
年,是21世纪进入第三个10年的开端。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这一年总是不同寻常。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每一个人的期待。这一年,“双减”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教育界的年度“C位”,它正在改变着一个行业,也在重塑每一个家庭。在这之后,“依法带娃”家事变国事,体育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校园也不例外。这一年,当狡猾的病毒进入校园,人们看到的是学校迅速的响应、年轻人的勇气与担当。生在Z时代,平视世界的一代迎来了“大思政”,一个又一个破防的瞬间,也是塑造强国一代的思政课。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民心所向。
这一年,国家制定了新的目标,要在“十四五”时期将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小小的数字,是教育背后的巨大人口红利。作为另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正在突破社会的偏见和学历的“天花板”。“命运置她于高崖,她赠人间以芬芳”,“燃灯校长”张桂梅用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一个人感动一个国家。
年就要过去了。
在围棋界,高手们都有“复盘”的习惯,其实,“复盘”就是一种反思。在反复推演过程中,高手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便调整和提高。教育在这个时刻也需要“复盘”,总结得与失,并找到变革的新起点。
所有的改变都为了教育变成更好、更理想的样子:孩子们的身心能更加愉悦,老师们静心地研究教学,而高校中不断孕育着科学突破……
1月6日,在因新冠肺炎疫情被封闭的大连海洋大学校园内,志愿者推着满载的三轮车上坡,将物资送往学生宿舍。新华社发(大连海洋大学供图)
年3月10日,云南丽江,在华坪县任教的张桂梅和“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在一起。人民视觉供图
年度“C位”“双减”成效已经显现
如果给年的教育事件来个大合影的话,那么站在“C位”的一定得是“双减”。
今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7月24日这一文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随后,多地的配套措施也纷纷落地,从作业到课堂、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社会,席卷全国的一系列调整和改变迅速出现。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由来已久,“培训乱象”“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不仅是学生家长的心头之痛,也成了基础教育之痛。
“双减”之后学生的负担减了吗?
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出现在学科类培训市场。
12月底,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学科类培训市场的这一变化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外培训中解放了出来,他们有了周末和假期,那个被称为“剧场效应”的教育内卷链条正在断裂。
同时,学生的校内作业负担也在减轻。
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据统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