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
表彰大会上,有一支来自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的救灾志愿队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这支救灾志愿队,就是莒县农民救灾志愿队。
莒县农民救灾志愿队共有10位成员,他们都来自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且都姓刘:
刘中明、刘光波、刘中富、刘中停、刘中彩、刘守华、刘守秋、刘守欣、刘守贵、刘光瑞。
10人中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31岁,他们组成的救灾志愿队,被称为“最牛的志愿队”。
“没有钱,但咱们有力气”
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突发里氏8.0级地震。
强震猝然来袭,刹那间地动山摇、山河破碎,一间间房屋轰然倒塌,一座座山体支离破碎,一条条大河拦腰斩断,满目疮痍,大人、小孩,无数人还未从惊慌中反应过来就被突然倒塌的房屋、山体掩埋在废墟之下,生死未卜。
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的消息传来,一时间举国震惊,举国悲痛。
面对这百年难遇的大地震,13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响应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与灾区人民齐心协力共抗灾情。
十数万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消防战士,及数不清的志愿者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齐聚灾区,他们不顾危险,不畏艰险,将个人安危抛之脑后,毅然投入紧张又危险的抗震救灾当中。
5月12日晚,全国各地电视台同时向全国各地群众播报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的消息时,刘中明、刘中停等人刚好在刘光波家串门聊天。
看到电视台在播出汶川遭受大地震后满目疮痍的画面时,生性善良且乐于助人的几人看着汶川受灾后那般破碎的模样,眼见无数汶川人民被掩埋在废墟之下,他们同时看着对方并几乎同一时间不由自主说道:“咱们到四川救人吧!”
刘中明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农民,捐款每家也就只能捐个一两百元,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对于汶川灾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所以他们都觉得与其捐钱,倒不如直接去汶川抗震救灾,用自己的力气为灾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们想着去灾区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救人,也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搬运物资。
事后莒县农民救灾志愿队队长刘中明接受采访时,当记者问起他为什么会想着去灾区抗震救灾,他这样说道:
“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四川会发生那么大的地震!我们是农民,没有钱,但咱们有的是力气,就想到赶紧去灾区救人!”
对农民救灾志愿队的队员们来说,他们去汶川救灾没有什么想法,只想着去救人。
主意打定,刘中明、刘中停、刘光波等人便决定组建莒县农民救灾志愿队,号召本村村民一起去四川救灾。
刘中明等人要去四川救灾的消息传到村中其他村民的耳中时,淳朴的村民没有任何犹豫,纷纷踊跃报名参加救灾志愿队,一起去四川抗震救灾,为救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5月份恰逢是农忙时节,麦子、西瓜等农作物都需要有人去收割,因此如若村里的劳动力都走了,农作物就都收不上了,到时候明年的生活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所以,刘中明等人经商议决定就10个人去四川抗震救灾,剩下的男性劳动力留在村里去帮忙抗震救灾的10户人家收割农作物。
10位中年龄最大的就是已经年满60岁的刘光瑞老人。
当时,刘光瑞老人提出要出抗震救灾时,他的女儿是反对的,当然不是认为他去抗震救灾是错的,只是担心他年龄已经大了,舟车劳顿且还要去救灾,这身体会吃不消,到时候别说没帮到多少忙还要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刘光瑞的女儿坚持不让他去。
女儿的阻止没有让刘光瑞老人退缩,更没有让他萌生出放弃的念想,见女儿反对自己去四川抗震救灾,他激动地指着电视中播放出的汶川大地震后的满目疮痍说:
“你看看,你自己看!”
见女儿说自己这么大把年纪,不是去救灾的而是给别人添麻烦的,他又当即反驳道:
“温总理比我年纪还大,他能去,我为什么就不能去?再说我年纪虽不小,可是我的身体好得很,有的是力气。”
见刘光瑞如此执着,他的女儿也不再阻拦,只得同意他去并嘱咐他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地图上27厘米,他们走了四天四夜
5月13日早,救灾志愿队10位队员聚在了一起开了个碰头会,他们先是讨论了如何去四川?
当时摆在志愿队队员面前的从山东去四川有这么几个方法可以选择:一是飞机,二是火车,三是雇车,但是这三个去四川的方法对于志愿队队员来说都有些不符合实际。
首先是飞机,动辄上千的飞机票显然不是志愿队队员能承担的;
其次火车,当时山东去四川并没有直通的火车,且花销也很大,虽然坐票比较便宜,但是志愿队队员带的东西很多也不太适合坐火车;
最后是雇车,山东去四川将近公里,雇车的花费甚至要比坐飞机、坐火车的花销还大,显然更是不符合实际,也不是志愿队员能够承担的。
就在大家不知道为怎么去四川而焦虑之时,有人突然提议:
“咱们开三轮车去吧!”
这个提议瞬间让队员们提起了兴趣,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可行,开着三轮车既能带着人、装备和干粮,最重要的是省钱。
“用我的三轮车吧!这车皮实,路上不会出太多毛病。”39岁的刘中停说道。
刘中停家的那辆农用三轮车是他前一年花了2万6买来的,2万6千元当时是他家全部的积蓄,因为要靠着这辆三轮车养家糊口,平时刘中停对这辆车很是在乎,若是没有事情做从来都不开它,一直放在家里悉心保养,稍微磕碰下就心痛不得了。
此时,为了去四川抗震救灾,刘中停毫不犹豫地提出用自己的农用三轮车带着大家去四川。有了刘中停的提醒,很快队员们就决定用刘中停的农用三轮车去四川。
交通工具选定后,接下来就是知道四川在哪里?
因为是骑三轮车去四川,所以他们便拿着一张中国地图开始研究怎么去四川。
刘中明拿出一条线,一端固定在自己所在的莒县,另一端固定在四川成都,经过测算他们知道从家里去四川成都大概要多公里。
知道四川在哪里后,接下来就是准备去四川抗震救灾的装备,及去四川路上所吃的干粮和加油的钱。
经过商议,救灾志愿队决定每家出块钱,共0块钱,用这些钱自购了一些抗震救灾的装备,比如铁锨、铁镐等,又买了一些救灾物资,包括38箱矿泉水,50箱方便面和50公斤山东大煎饼,剩下的钱则全部用来当做来回油费。
为了节省三轮车的空间,从而能带去更多的救灾物资和装备,他们自己则只带了50公斤煎饼、一捆蒜薹、20多袋榨菜和几塑料桶水。
50公斤的煎饼共有张,10人每人60张,大概仅能支持四五天。
因为时间紧急,这支农民救灾志愿队14日凌晨1点便沿着省道、国道向四川成都进发。
临出发前,刘中明用毛笔字在一块红布上写下了:“山东莒县农民救灾志愿队”,并将其贴在三轮车上,除此他们还在三轮车的两侧挂上了红色条幅:“响应中央号召,支援抗震救灾。”
不熟悉路,走了近里冤枉路
为了尽快赶到四川成都,救灾志愿队10位队员轮流开车,除了加油其他时间大多都在赶路的途中,困了就在后车厢睡一会儿,饿了就吃口煎饼,渴了就喝点凉水。
就这样,一辆农用三轮车载着10位一心想要去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的农民兄弟从山东一路西行,途径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等四省,最后进入四川。
经过四天三夜的颠簸,行程0多公里,农民救灾志愿队终于在5月17日到达四川广元灾区。一路上他们经历了许多挫折,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
由于三轮车不能走高速公路,他们只能选择走国道、省道。
此前,他们只是从地图上粗略知道该怎么去四川,加之他们此前甚少出过远门,就算出去也只是坐车而不是自己开车,所以等他们开着三轮车上路后,他们才明白脚下的路可没有地图上显示的那么平坦,更不是一条直线,如此他们路上常常走错路。
“最让我们头疼的就是走错路,国道、省道的路不像高速公路的指示牌那么齐全,去了外地有时又听不懂人家说话,所以走了许多的冤枉路。”刘中停如是说。
有一次,他们准备去临沂费县时,走了3个多小时才发现走错了路,只能原路返回,因此平白无故走了近百里的冤枉路。
还有一次,他们在陕西的一个镇里,走了2个多小时才找到正确的路。
几次三番走错路,从莒县到四川原本约在公里左右的路程,但他们最终走了近0公里,足足多走了近公里的冤枉路。
除了走错路,他们一路上还遇到各种常人难以想象,更是难以忍受的磨难。
因为这辆农用三轮车是没有顶的关系,出发前虽然用塑料布做了一个顶,但是这个塑料布做成的顶抵挡日晒还可以,可遇到雨淋就不行。
外边下大雨,里面就会下小雨,因此队员们为此常常被弄得是苦不堪言。
一次,农民救灾志愿队路经洛阳的时候遇到了大暴雨,这次暴雨可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了省钱,他们不舍得住旅馆,只能在车内顶着下雨度过了几个小时。
最为危险的一件事还是发生在快到三门峡的时候。
“快到三门峡时,是凌晨两点多,下着雨,越走大家越觉着不对,停下来看地图,看着看着,忽然觉得车在往前走!慌忙拉手刹,一看离深沟沿只有三十四厘米,再晚10秒,就掉进去了!”刘守华这样说道,当时如果不是反应得当,恐怕就要车毁人亡。
同时,因为三轮车走的都是省道、国道,这些道路不比高速道路,有些地方路况很差,加上他们坐的是防震效果很差的农用三轮车,所以一路上三轮车颠簸得很是厉害,也很颠簸,他们这四天就没睡过一天好觉。
但是,无论前方遇到什么困难,遇到什么危险,农民救灾志愿队的10位队员未曾害怕过,更未曾放弃过,无惧任何困难,无惧任何危险,义无反顾地朝着灾区坚定迈进,无所畏惧。
当然,这一路上除了各种困难,农民救灾志愿队也遇到了很多让人感动的时刻。
一路上他们只要碰到收费站,只要工作人员知道他们是去四川救灾的,工作人员就会马上免费放行,让他们免费通过。
5月17日,农民救灾志愿队到达四川广元灾区,用时四天三夜。
从山东莒县出发,过临沂,奔徐州,经安徽,进入河南,经开封、洛阳、三门峡,进入陕西,走过西安、眉县,翻过秦岭,17日下午到达四川广元。
“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救个人”
他们到达四川广元时,本来是想要直接去灾区中心汶川抗震救灾的,可是由于当时别说去汶川,连北川都进不去,因为道路都被地震给切断了。
眼见去不了汶川,队员们很是失望,“我们千里迢迢地赶过去,就是为了救人!但是去晚了,这是我们最大的遗憾!”在他们的心中,他们来汶川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救人,可是因为道路断绝的缘故,他们不能去汶川,去不了汶川就救不人,这让他们很是失落。
不能到一线救人,就在后方救援!
队员们见不能去汶川救人,于是就决定去后方救援,这样也能为灾区做贡献。
在绵阳安县的一个乡镇,他们将从老家千里迢迢带来的50箱方便面、38箱矿泉水和50公斤山东煎饼留给了灾区群众。
然后,轻装简行到安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主动请缨:“哪里最需要人手,就把我们派到哪里,我们有的是力气!”请求指挥部能给他们指派工作,并表示什么工作都可以,只要是抗震救灾。
安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见他们干劲很足,且后方救援也缺少志愿者,便同意他们加入安县的抗震救灾工作当中,把他们安排到了安县黄土镇救助站工作,任务是为受灾群众搭建帐篷。
搭建帐篷这件事乍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任务,但是对于别说搭建过帐篷,就连帐篷都没见过的农民救灾志愿队的队员们来说,这项任务很是艰巨。
去救助站时,搭建帐篷的地方在野外,什么都没有,帐篷搭建从运输到搭建都需要队员们自己动手。因为从未搭建过帐篷的缘故,队员们只能边看图纸边学边干,搭了拆,拆了再搭,最开始不会的时候一顶帐篷一搭就是近一个小时。
后来,随着队员搭帐篷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互相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搭帐篷的速度也随之越来越快,最后八九分钟就能搭起一顶帐篷。
当时,黄土镇救助站的帐篷一共搭起了多顶,其中有多顶帐篷是农民救治志愿队搭建的,随着其他志愿者陆续到来,剩下的多顶帐篷也在其他志愿者的帮助下搭建完成。
为了能在最快的时间搭起帐篷,2天时间他们几乎就没有休息过,且就算是短暂休息也从不进去帐篷休息,而是一直在狭窄的农用三轮车上休息,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这些帐篷都是灾民住的,他们是来帮忙的,不应该占灾民的帐篷。
这是多么淳朴的想法,除了感动再无任何可说的,他们虽然很平凡但却很伟大。
农民救灾志愿队的伟大表现,灾民、志愿者们都看在眼里,他们都被这群淳朴却又很伟大的农民兄弟们所深深感动,更是由衷敬佩。
一位同在黄土镇救助站救援的志愿者说道:“他们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知道干活,不论是脏活还是累活,什么活他们都抢着干,朴实的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一位在安置点门前公路上指挥交通的交警说道:“每天早晨刚过3点他们就出现在救助站,清扫垃圾、整理要分发给灾民的食物;每天晚上10点多才吃饭,有运物资的车来救助站,他们永远都是跑在最前面。”
在黄土镇救助站的那些天,农民救灾志愿队队员不管是脏活累活都抢着干,看到救助站没有热水,他们不但和志愿者凑钱买燃气具,且还从早到晚为灾民烧热水;
帐篷搭建好后,他们又投入铺砖、通沟渠、挖导水槽、搬运和分发物资等工作当中,总之是一刻不停歇。
最让人感动的是,农民救灾志愿队队员们殚精竭虑为灾区群众服务时,他们自己却从来不为自己考虑,为了不给灾区添麻烦,他们宁愿吃着发霉的煎饼,也不愿吃方便面,他们选择尽量不吃方便面,将方便面留给更有需要的灾民。
回到莒县后,他们又将县委、县政府发的0元慰问金,无私捐献给黄土镇帐篷学校,再次表现出了他们的伟大与无私。
“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农民救灾志愿队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无私,这就是中国农民,既淳朴又伟大。
农民救灾志愿队10位农民兄弟感人肺腑的故事,最先是被一位叫单玉强的大连志愿者上传到天涯网站的,在文章中他这样说道:
“他们吃了很多的苦才赶来,来了之后只知道干活,一刻也不停。连续奋战在救灾第一线的解放军战士都对我说,被这帮农民兄弟感动地落泪了。”
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讲述10位农民兄弟的帖子浏览量就高达24万之多,在帖子下方的评论中所有人都在赞扬着10位农民兄弟的伟大与无私,“淳朴的农民兄弟,民族的脊梁”这样的评价在这条帖子的留言中随处可见。
网友亲切地称农民救治志愿队是“史上最牛的志愿救援队”,那辆三轮车,也被他们称为“最牛救援车”。
帖子的爆火,随之而来带来的就是全国媒体开始争相报道莒县农民救灾志愿队,刘中明、刘光波、刘中富、刘中停、刘中彩、刘守华、刘守秋、刘守欣、刘守贵、刘光瑞等10位农民兄弟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爆红,10位农民兄弟却没有任何骄傲之色,相反很是抗拒这种爆红,在他们的心里抗震救灾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出名。
自6月2日从四川归来,10位农民兄弟没有受到一丝爆红所带来的各种影响,他们迅速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该种田种田,该打工打工,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出名就抛弃以往的生活,仍然以平常心对待。
因为爆红关系,当时有很多记者来采访他们,但是面对着那些记者,他们没有说任何的大道理,只是说:“出名我们也是种地,不出名也是种地。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心里想做的事情。”
60岁的刘光瑞看到频繁来采访的记者更是有些后悔:“早知道要出大名,当初我就不去了。”
这是多么朴实无华的回答,但却又让人无比敬佩。
是的,在他们心中,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值得一提,不是为了出名,仅仅只是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们没有任何其他心思,淳朴善良的他们只想为灾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年10月,农民救灾志愿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让我们记住这10位朴实无华的农民兄弟的名字:刘中明、刘光波、刘中富、刘中停、刘中彩、刘守华、刘守秋、刘守欣、刘守贵、刘光瑞。
让我们记住这个救援队的名字:“山东莒县农民救灾志愿者”。
这就是淳朴的中国农民,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农民。
再一次向这群农民兄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