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鞍子山积石冢是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四家单位联合正式挖掘。鞍子山积石冢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后牧村鞍子山东山山脊上。山脊呈南北走向,积石冢所在山脊海拔落差米至米,积石冢沿山脊分布,长达米左右。在鞍子山主峰上,还分布有一处遗址,地表分布有大量红烧土,推测与积石冢存在一定关联。另外鞍子山积石冢西北方向几公里处就是双坨子青铜时代遗址。
图一遗址位置图图二遗址航拍图图三积石冢
大连鞍子山积石冢时代属于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年。年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发掘面积平方米,发掘有43座墓室,出土22件陶件、43件玉器、36件石器。出土陶器以小珠山五期文化为主,有大连本土的陶器,也有出土磨光黑陶、蛋壳陶、觚形杯、单把杯等具有浓厚的山东龙山文化因素,一些陶器使用了快轮拉坯技术,器底留有明显的切坯痕迹,这些技术在辽东地区一般性居住遗址中很少见到,说明当时该地区与山东半岛有密切交流。在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出土的玉器中,以牙璧和方璧最具特点,出土牙璧3件,方璧1件,这些精美玉器也表明了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今年,即年发掘面积平方米,主要是继续发掘年发掘区南部墓室,即海拔更高处分布的墓室,其建造时间应比年建造时间早一些,目前发掘区已发掘有30座墓室,与年发掘墓室相连,即年与年发掘墓室为同一冢体,只是各个墓室建造时间有差异。考古人员已完全找到积石冢的界限,确定此积石冢墓室为73个墓室。虽然在海拔更高处的南山脊上仍有积石冢,但与目前发掘的积石冢是分离的。从石头垒砌结构来看,考古人员分析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可能为多点建造墓室,最后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仅在年发掘区中的M59墓室出土玉珠与玉环达50件,十分罕见。年发掘的墓室的出土人骨头向与位置比年更加复杂,墓葬有分区域建设现象,二次葬现象也相对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四积石冢三维正射影像图五出土遗物图六出土遗物图七航拍工作照
年与年的2年积石冢发掘与室内整理中,辽宁师范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均有密切参与。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田野考古的发掘的技术,还学习和了解了全站仪策划、航拍、图形制作、陶器修复等考古领先技术。最重要的是有了这次野外田野考古的锻炼,同学们更加具体的对考古有了认识,同时同学们增强自身的素质和团队配合能力,也对积石冢有了更深的了解。
图八领导、专家视察工地图九全站仪测量图一〇发掘现场
积石冢是东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盛行的埋葬形式之一,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西部地区均有发现。大连地区分布有多处积石冢,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大连鞍子山积石冢的考古挖掘,丰富了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石墓文化的考古资料,为研究辽东半岛先秦时期积石冢墓葬形制和结构提供了珍贵材料。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北工作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旅游文化学院
参加人员:
贾笑冰、金英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吴炎亮、李新全、熊增珑(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刘金友、李勐、于海明、陈磊(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田广林、徐昭峰、毕德广(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旅游文化学院)
李光、尹大卫(技师)
领队:贾笑冰
执笔:贾笑冰
考古所科研处与中国考古网联合策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