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将徐海东的旧居就在大连文化街 [复制链接]

1#

在纪念红*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

我登上山岗

来到八一路山坡上的

沈阳*区大连疗养院

踏访徐海东将*的旧居。

值班战士告诉我

旧居里的大榆树和海棠树

见证了徐海东人生中

难得的一段平静岁月。

01

两棵大树,见证将*平静岁月

值班战士手指着离疗养院只有一箭之隔的一幢小楼,说:“大榆树旁的那幢小楼,便是将*的旧居。”他陪我走过一条窄道,来到树木掩映的将*旧居。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徐海东、周东屏夫妇。

门牌上醒目地写着:文化街75号。将*旧居院中一棵亭亭如盖的海棠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绕过海棠,院角一棵苍劲的榆树与海棠树遥相呼应;院落四处,芳草青青。值班战士告诉我,榆树和海棠树,见证了徐海东人生中难得的一段平静岁月:一九五一年春天,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来探望徐海东,在院子里植下了一棵榆树,寓意愿他“早日痊愈”。经历了近七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这棵榆树已树大根深,苍劲有力。

02

院子里有些菜地,还养过淡水鱼

顺着芳草径中的小道,来到绿树丛中的将*旧居。这是一座典型的欧式住宅,布局简洁,大坡屋顶,阁楼上有天窗,顺眼看去,敦厚坚实。我查资料,方知该楼建于一九二五年前后,属于文化别墅群建筑之一,被列入大连老建筑保护名录。这座老建筑因为与将*的名字连在一起,而格外引人瞩目。

这是一栋三层小楼,前面窗户呈圆形突兀。其二层的突出处有一栏杆,可凭栏远望。原建筑前方为开阔地,树木林立,如今己高楼矗立。小楼的旁边还有一座二层小楼,是当时将*家属的住屋。院中绿意盎然,树绿草青,其间有一凉亭,绿顶红桩。凉亭旁水池中有五角星形装饰,五角星上方是喷泉头。眼望五角星,让人想起这位红*出身的将*,对五角星的真情和他走过的红星闪闪的红*长征之路。

院子里有些菜地,西南角上有一个小水池,将*养病期间,热心的大连人曾把捕获的淡水鱼放到池里养,他们知道将*来自湖北,喜欢吃淡水鱼。

03

身经百战,时称“中国红*的夏伯阳”

站在将*旧居前,真情回望将*的传奇业绩,光彩照人,深为将*的红*精神所激励。

红*时期徐海东。

徐海东,一九二五年参加革命,长期担任红*高级领导干部。毛泽东说,他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美国著名记者斯诺一九三六年夏天,采访了毛泽东和很多红*将领,在他的《西行漫记》称赞道:“中国共产*的*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也肯定没有人比他更加神秘的了。”每每提到将*,就让人记起当年苏联影片《夏伯阳》里那位策马挥刀,率领红*骑兵所向披靡的英雄。大将徐海东,一九三一年已成为红*中的一位猛将,从一九三二年起先后任红*团长、师长、红二十五**长等职。徐海东,身经百战,九次负伤,他的眼睛、大腿、胳膊、胸口、肩膀、臀部等,留有十七处伤痕,敌人杀掉了他的近亲、远亲共六十六人。他被时人称为“中国红*的夏伯阳”。

04

小儿子因生在大连

所以取名徐文链

站在将*旧居前,真情回望将*在大连的难忘岁月,依然为将*的高风亮节所感染。我与将*二女儿徐文惠是多年老朋友,徐文惠曾告诉我,她父亲徐海东是湖北*陂人。她的母亲周东屏也是老红*,是鄂豫皖根据地红二十五*中仅有的七位女战士之一。她本人是一九三九年八月出生在延安,她的哥哥叫徐文伯,姐姐叫徐红,弟弟因出生在大连,故取名徐文链。

徐海东和二女儿徐文惠的合影。

谈起将*旧居,徐文惠当时动情地说:“旧居留下我和父母的美好记忆,年9月18日,父亲由威海乘船来到大连养病。从此,我和父亲、母亲住在大连文化街75号,直到年9月。”

此为年八一建*节阖家纪念照。

提起在旧居生活的那段时间,她眉飞色舞:“大连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是我戴上红领巾,戴上共青团团徽的地方。我和父亲、母亲在这里生活了9年。这9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当时来大连不久,我就上了小学,一直念到高中二年级,天天快乐得像只小鸟。我家临近老虎滩海边,我常和同学们去老虎滩玩,到付家庄去游泳,也常常登秀月山眺望大海。大连的海,大连的山,都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时常念起大连的同学和朋友。”

谈到父亲当时在旧居养病,她深情地说:“*中央对父亲非常关心,派最好的医生为父亲治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来大连都要去看望父亲。”

岁月飘香

将*雄风依在

光彩照人。

将*旧居前忆将*

我摘下将*旧居前的一片榆树叶

留下我的思绪万千;

我在旧居前留影

留下我的无比崇敬。

文图

田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

鹏飞实习生

孙铭霞

校对

张世彬

编辑设计

唐琳琳

编审

李泽恩

庄河岁奶奶的长寿秘诀,就一条!与饮食无关,与养生无关,看你有没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