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构建人才集聚高地,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依托应急管理系统所属院校,按程序和标准筹建应急管理类大学。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表示:应急管理是处置极端情况、面临生死考验的特殊职业,人才培养需要特殊的教育管理模式,一般大学常规的、分散的专业教育难以培养出符合此类要求的人才,必须建设专门的,高水平的行业性大学,有效对接应急管理各重点领域的需求,构建符合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所需的育人体系。
应急管理产生的最大的背景就是风险社会。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和兴起,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历久弥新,在当代产生了极强的理论透视力。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强调,人们面临着生存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正是由工业社会所制造的。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的承受者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贝克提倡的自反的现代性的特点则是,既洞察到现代性中理性的困境,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自反性”被定义为自我对抗,西方社会自我创造出了风险社会与政治对抗,以走出危机。
加之现在这个时代和现实背景,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例如巨灾风险,公共卫生事件等挑战给治理也带来压力。应急管理学科在年之后开始受到重视,应急管理本身除了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之外,还能够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忧患意识、全面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社会能力的表现、从灾难中学习进而推动社会变迁。
应急管理实际上也是在安全和发展之间寻求一个平衡。以安全为中心的,是相对于以发展为中心而言的,前者面向风险社会,后者面向工业社会,从以发展为中心到以安全为中心,这种转换是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安全与发展从来都是相对而生的目标,以发展为中心并不意味可以忽视安全,以安全为中心也不意味需要放弃发展。二者是需要兼顾取之的。应急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公共安全服务,因此是需要政府作为该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的,政府是要承担首要责任的(张海波、童星,)。
在最早开展应急管理教育方面,最早开展这方面研究的院校包括武汉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防灾科技学院和河南理工大学等。自年起,武汉理工大学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置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同时在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置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方向;年起开始培养以应急管理为特色的本科层次人才;年2月14日,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年3月,武汉理工大学获批全国首个应急管理本科专业;还有暨南大学,暨南大学在年就成立应急管理学院,是中国首个应急管理学院。
在研究性人才培养方面: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文,选择20所高校试点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之下,建设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培养学术型研究生。这20所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都是清一色的名校。清华有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在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下面平行了应急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应急管理学科推动体验式实践教学、嵌入式实践教学和集成式教学(张海波,)。
在人才培养方向方面: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类可以是领导型人才、处置型人才、专家型人才、保障型人才。总之,应急管理学科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统筹处理好事前预防、过程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检查(事后监督)的能力;应急管理本科专业人才设置方向可以按照综合管理类、工程技术类、专业救援类进行交叉,在人才培养上不但需要区分层次和覆盖各学科专业,还要更注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祁慧,):
教育部“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名单:滁州学院、大连交通大学、防灾科技学院、华北科技学院、河北工程大学、济南大学、集美大学、吉林建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方职业技术学院。
年11月9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可见,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未来会继续成为国家